什么是防霉劑、什么是抗菌劑
防霉劑是指對霉菌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防止應(yīng)用對象霉變的制劑。而抗菌劑是指能使某些微生物(細菌、真菌、酵母菌、藻類)的生長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學(xué)物質(zhì)。
防霉劑分類:
富馬酸及其酯類:富馬酸酯類包括富馬酸二甲酯、富馬酸二乙酯和富馬酸二丁酯等,其中防霉效果較好的為富馬酸二甲酯。富馬酸及其酯類也是酸性防霉劑,抗菌譜較廣,并可改善飼料的味道以及提高飼料利用率,一般使用量在0.2%左右。
二、苯甲酸和苯甲酸鈉:苯甲酸和苯甲酸鈉都能非選擇性地抑制微生物細胞呼吸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的代謝受障礙,從而有效地抑制多種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且對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均無不良影響。在飼料中主要使用苯甲酸鈉,一般的使用量不超過0.1%。
水性建筑涂料中的某些成分為微生物(包括霉菌和細菌)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了良好的營養(yǎng)條件,只要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合適,微生物變會大量繁殖,引起涂料及涂膜腐敗、發(fā)霉變質(zhì),這不僅影響裝飾效果,還會使涂膜失去保護功能。如果不注意涂料的防霉、殺菌問題,有時在使用前便因腐敗、發(fā)霉變質(zhì)而報廢,帶來不應(yīng)有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在涂料中必須加入適量的防霉劑,準確地說應(yīng)當(dāng)是防霉防腐劑,其作用是罐內(nèi)防腐、涂膜防霉。
過去習(xí)慣采用的防霉劑、防腐劑有有機汞、有機錫等重金屬化合物,它們的抑菌、殺菌能力大,但毒性很高,已被淘汰。目前大多使用高效、低毒或無毒的非汞型防霉劑。防霉劑的種類很多,用于建筑涂料中的防霉劑有取代芳烴類、雜環(huán)化合物、胺類化合物等。在眾多品種中使用較多的是雜環(huán)類化合物。
人們最早使用的皮革防霉劑為1934年使用的對硝基苯酚,以后又使用了β-萘酚、對氯間二甲酚、水楊酰苯胺和四氯酚等。目前,用于皮革的防霉劑有以下幾類。
有機酸類化合物:山梨酸及其鹽、苯甲酸及其鹽、氯乙酸、鹵代苯氧乙酸、烷基硫氰酸、鹵代水楊酸、硫代水楊酸等。這類化合物的防霉性能受pH值的影響很大,一般只適于在酸性條件下使用,對霉菌的抑制作用也不太強,目前主要是與其它種類的化合物進行復(fù)配,或者是作為輔助增效成分使用。
無機化合物:次氯酸及其鹽、亞氯酸鈉、高錳酸鉀、碘化物、硼酸及其鹽、亞硫酸鹽和焦亞硫酸鹽等。這類化合物目前主要作為防霉劑產(chǎn)品的輔助成分。
防霉劑的種類很多,最主要使用到的就是以上這些。
抗菌劑的種類:(有機、無機、天然)
有機抗菌劑的主要品種有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類化合物,常用于聚乙烯類食品包裝膜中,起抗菌作用。目前有機抗菌劑的安全性尚在研究中。一般來說有機抗菌劑耐熱性差些,容易水解,有效期短。
無機抗菌劑是利用銀、銅、鋅等金屬的抗菌能力,通過物理吸附離子交換等方法,將銀、銅、鋅等金屬(或其離子)固定在氟石、硅膠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劑,然后將其加入到相應(yīng)的制品中即獲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因此,銀離子抗菌劑在無機抗菌劑中占有主導(dǎo)地位。銀離子抗菌劑是最常用于紡織品面料的抗菌劑,耐熱溫度可達1300℃以上。
天然抗菌劑主要來自天然植物的提取,如甲殼素、芥末、蓖麻油、山葵等,使用簡便,但抗菌作用有限,耐熱性較差,殺菌率低,不能廣譜長效使用且數(shù)量很少。
TAG:  抗菌劑 防霉劑、抗菌劑說明
- 上一條沙發(fā)干燥劑建議用量
- 下一條防霉劑廠家教您幾招春季防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