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劑”VS“細菌”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抗菌劑”VS“細菌”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抗菌劑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與病毒細菌對抗的歷史,也是一部進化史。
國內外抗菌塑料技術進展
納米塑料是指無機填充物以納米尺寸分散在有機聚合物基本中形成的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那么塑料具有一般工程塑料所不具備的優(yōu)異性能,因此是一種高科技的新材料。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和應用前景。國內外抗菌塑料的技術及應用的發(fā)達國家主要是美國、日本、德國等,發(fā)展中國家主要是中國。
抗菌塑料通常由抗菌劑(納米級和微米級)和基礎樹脂材料所構成。但抗菌劑在應用時常常發(fā)生色變、耐熱性差、分散不均等問題,無法正常應用。采用抗菌母粒技術可解決上述問題,特別在塑料制件、化纖等產品生產時,只要將抗菌母粒簡單摻混后即可加工成型,制品具有永久廣譜抗菌性,抗菌率達到99%。
抗菌塑料制品具有抑制塑料產品上細菌繁殖的作用。經特定設計的抗菌塑料能殺死制品上的細菌。
采用復合抗菌劑(合成新的含銀、鋅)的合成技術控制銀抗菌劑的變色,使用無機抗菌劑與有機抗菌劑復合配方提高耐熱性,采用分散劑配方提高抗菌的分散性和增強抗菌效果。除此之外,還特別對抗菌制品要求各種使用條件的具體情況,開發(fā)出一系列的長效性控制技術,使得抗菌材料能真正體現(xiàn)出其永久抗菌性。
由于選用了安全廣譜的抗菌劑,該種抗菌塑料的抗菌性好,抗菌種類廣泛(細菌、真菌、病毒等),長期使用也不會導致微生物變異和產生耐受性。可預防院內感染,對耐甲氧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等嚴重致病菌有抑殺作用。
所謂抗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抗菌與消毒不同,他不要求立即將有害微生物殺死,他側重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無機抗菌劑根據抗菌劑類型的不同主要有兩種抗菌機理。一種是金屬離子溶出型的抗菌機理,既在抗菌劑使用過程中,逐漸溶出的金屬離子,與微生物體內蛋白質、核酸中存在的巰基(-SH)、氨基(-NH2)等含硫、氨的官能團發(fā)生反應,破壞了細胞膜或細胞原生質中酶的活性,從而具有抗能力;另外一種原理是氧化型康機理,既抗菌劑在水或空氣中自行分解出自由電子(e)和空穴(h+),由空穴激活空氣中的氧產生活性氧和HO.,其與微生物內多種有機物發(fā)生氧化反應,破壞細菌結構,達到抗菌效果。
無機抗菌劑
利用銀、銅、鋅等金屬的抗菌能力,通過物理吸附離子交換等方法,將銀、銅、鋅等金屬(或其離子)固定在氟石、硅膠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劑,然后將其加入到相應的制品中即獲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銀、鎘、鉛等金屬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對人體有害;銅、鎳、鉆等離子帶有顏色,將影響產品的美觀,鋅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強度僅為銀離子的1/1000 。因此,銀離子抗菌劑在無機抗菌劑中占有主導地位。 銀離子類抗菌劑是最常用的抗菌劑,呈白色細粉末狀,耐熱溫度可達1300℃以上。。銀離子類抗菌劑的載體有磷酸鋯、沸石、陶瓷、活性炭等。有時為了提高協(xié)同作用,再添加一些銅離子、鋅離子。 此外還有氧化鋅、氧化銅、磷酸二氫銨、碳酸鋰等無機抗菌劑。
抗菌_防霉資訊
TAG:   抗菌劑
- 上一條常見干燥劑測試的錯誤方法(上)
- 下一條氟化樹脂防水劑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