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檢測標準測試方法說明
紡織品檢測標準測試方法說明
檢測抗菌紡織品的測試方法通常有:
GB/T 15979《一次性使用衛(wèi)生用品衛(wèi)生標準》
FZ/T 73023《抗菌針織品》
GB/T 20944《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
ISO 20743 《抗菌整理紡織品的抗菌性能測定》
JIS L 1902《紡織品抗菌性能試驗方法 抗菌效果》
AATCC 147《紡織品抗菌活性的評定方法:平行劃線法》
AATCC 100《紡織品抗菌整理的評定》
ASTM E2149《測定動態(tài)接觸條件下固定抗菌劑抗微生物活性的試驗方法》
前兩種方法是針對一次性使用衛(wèi)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測試方法。這類產(chǎn)品使用時間較短,且對抗菌性能的要求較高,樣品只需與菌液經(jīng)過短期的接觸就可以顯示出抗菌效果,故在測試操作中樣品與菌液的接觸時間較短??咕徔椘放c人體接觸時間較長,需反復使用,需要持久的抗菌性,且抗菌性要緩慢釋放,否則反而會刺激皮膚,并破壞人體正常菌群,對人體造成傷害??咕椢餃y試時,需延長樣品與菌液接觸的時間,顯然,用前兩種方法來測試和評價其抗菌性能不合適,故這兩種方法已逐漸被淘汰。
FZ/T 73023《抗菌針織品》標準是繼FZ/T 01021《織物抗菌性能試驗方法》于2004年8月被廢除之后新頒布的紡織行業(yè)標準。該標準既有定性測試方法,又有定量測試中的吸收法和振蕩法,而且對標準空白樣的制備工藝、檢驗方法、標準洗滌劑配方、抗菌織物試樣的洗滌試驗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評價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但其把樣品與菌液接觸時間的培養(yǎng)溫度定為(24±1)℃,與國外測試方法的37℃差異很大。
AATCC 100和JIS/L 1902(除菌轉(zhuǎn)印法國內(nèi)不用)都屬于吸收法。吸收法是在樣品表面接種細菌,對吸水性較好的抗菌織物測試比較準確,但是對于吸水性差甚至拒水織物來說,不僅難測試,且測試結(jié)果也不準確。AATCC 100未提及菌的轉(zhuǎn)種方式,也沒有抗菌評定基準。JIS/L 1902則在AATCC 100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很大的改進,對試驗條件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特別是對接種用菌的培養(yǎng)方式要求很嚴格。它采用20mL小瓶,解決了AATCC 100用250 mL三角燒瓶測試中所遇到的一些難題,并擴大了測試的使用范圍。但是,國內(nèi)生產(chǎn)這種小瓶的質(zhì)量無法與日本相比,一經(jīng)高壓消毒后:瓶蓋易變形,瓶子不密封,易導致洗脫菌液時液體溢出等安全問題,故限制了某些測試單位的使用。
AATCC-147又稱平行劃線法,是對紡織品抗菌效能的半定量試驗辦法,可相對疾速和便利地定性測驗經(jīng)抗菌收拾的紡織資料的抗菌功能,可用來確定具有可擴散抗菌劑的紡織品的抗菌才能。代替了繁瑣的AATCC-l0O。
AATCC-147法是將必定量的培育液(內(nèi)含必定數(shù)意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的抱子)滴加于盛有營養(yǎng)瓊脂平板的培育皿中,使其在瓊脂外表構(gòu)成五條平行的條紋,然后將樣品垂直放于這些培育液條紋上,并悄悄揉捏,使其與瓊脂外表嚴密觸摸,在必定的溫度下放置必定時刻。此法是用與樣品觸摸的條紋周圍的抑菌區(qū)的寬度來表征織物的抗菌才能。
ASTM E2149是一種振蕩測試法,測試操作比吸收法簡單,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測試方法。振蕩法是在一定液體中接種細菌,對于試樣的吸水性要求不高,對于纖維,不論是粉末狀或羽絨羽毛,或凹凸不平的織物,任意形狀的試樣都能應(yīng)用,且對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織物的測試都非常適用。該測試方法不僅可以測試織物,還可以測試粉狀和顆粒狀材料,以及其它表面處理固體材料。但是,該標準試驗條件規(guī)定不明確,變動幅度大,如振蕩速率、振蕩時間和溫度等可根據(jù)測試者隨意調(diào)節(jié)操作。若無統(tǒng)一的測試條件,測試結(jié)果無可比性。
抗菌_防霉資訊
TAG:   紡織品檢測標準測試方法說明